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鹿角的低鳴

想不起是在何時何地與第一枝鹿角相遇了,但確信自從與野地的鹿角相遇後,身體的某些感官被開啟,偶爾會特意搜尋這些水鹿留下的痕跡,在眼光突然與鹿角相遇的那一刻,湧現驚喜。


鹿角佈滿縱溝,宛如精心雕琢而成的工藝品;然而當他躺在地上時,卻又樸實自然地讓人容易忽略他的存在。若想找到他,只有放慢腳步,開啟搜尋的感知才有機會看見。偶然也會不經意的踢、踩到,這樣的相遇就更讓人驚喜了。

在山中來去數年,看到、撿到的鹿角也不下五六十餘枝了,看著他們躺在家裡的櫃子裡,卻隱約感覺到一種不自在,彷彿他們在為自己被禁錮於此而吶喊。

每年脫落的鹿角是新生的象徵,鹿角落地後,經過日曬雨淋的風化,總有一日又會進入大地,吸收營養的植物再次進入鹿的體內,匯聚成年復一年成長的鹿角,形成美妙的循環。然而脫離歸屬之地的鹿角,就算再怎麼美麗,也讓人無心欣賞了。無論外表再怎麼美,也無法與自然循環過程的精巧相比擬。也難怪,大部分的驚喜總會在鹿角被撿起來的那一刻,消失無蹤。

近年走在山裡,已不再撿拾鹿角了。但數年來搜尋鹿角的感官訓練,讓人在自然裡又獲得更多意想不到的發現。現在與鹿角相遇,我總會蹲坐下來,看著他躺在大地懷抱的樣貌,想像鹿角主人的樣子、這枝鹿角成長的經歷,以及無數他會帶給我們的感受。唯有他在原地與砂土、花草、枯枝落葉作伴時,才有源源不絕的自然之美從中湧現。

聽到山羊叫,趕緊追蹤時相遇的鹿角。

在馬戛次託溪畔漫步,循著腳印而相遇大鹿角。

在清八通關古道石階相遇的鹿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