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0日 星期日

植物小記 - 臺東龍膽 Gentiana tenuissima Hayata

龍膽科龍膽屬Gentiana總是高山旅程中最吸睛的花朵之一,但有些種類也會生長在中低海拔,臺東龍膽Gentiana tenuissima就是其中一員。不過她最吸引我的原因在於其模式標本恰好採集自壽豐地區,卻從未仔細尋覓,反而是其他中高海拔的龍膽屬成員都逐漸齊全後,才發覺資料夾裡少了這個離家最近的種類。

此種由早田文藏於明治41年(1908年)發表,使用了川上瀧彌於明治40年(1907年)4月所採集的幾份標本。早田文藏描述此種與G. aquatica Linn.以及G. delicata Hance.相似,而今日亦有分類系統將此學名歸為灰綠龍膽G. yokusai Burkill之同物異名,但臺灣仍主要以早田文藏發表的學名顯示為一特有種。

發表文獻與模式標本標籤顯示採集地點位在吳全城(Gozenjō),是東部較早有漢人進入墾殖建立的聚落,雖然因風土病與原住民出草而荒廢,日治時期又有賀田金三郎招募移民開墾。由於採集當時的行政區劃仍屬臺東廳,和名便直接稱為タイトウリンドウ,即臺東龍膽。觀其已知的分佈地區,其實主要仍以宜花境內為主,生育地零散,卻也有自海拔40米到2000多公尺的跨幅。

特別挑了與模式標本相同的採集月份尋覓其蹤跡,看見時才發現植株原來如此的小,高不過3-5公分,花朵僅有0.3~0.5公分大小,是相當迷你的龍膽花朵,其種小名tenuissima所示之瘦小纖細不知是否便是此意?而此細小植株與花朵也不確定是因頻繁擾動所致,或是其固有特徵,畢竟我也曾在中高海拔水鹿覓食頻繁的草地上看見比正常狀態小許多的龍膽花朵,期待有機會在其它地點觀察臺東龍膽的變異。

此處生育地會定期割草,也有緊鄰人車活動的地帶,或許是這類擾動降低了其他植物競爭的力量,因而創造了其生存空間,也是一種人與植物相依的關係。

回到川上瀧彌採集到臺東龍膽之時,由於未能查到他來到吳全城的緣由脈絡,對於臺東龍膽的發現還有許多補充的空間。賀田組自明治32年(1899年)拓墾東部,並於明治37年(1904年)在吳全城設立農場,以種植甘蔗製糖為主,另有薄荷、稻米等作物,農場外圍山區也有製腦事業。佐久間總督曾在明治40年1月底進行1個多月的東部視察,吳全城自然是來回停留之處,隨行的臺灣日日新報記者也記錄當時的農場包括內地人、本島人以及原住民共有687人駐在從事開墾相關工作,此人數與花蓮港計有872人居住相比,當時的吳全城已是處重要的移民據點。

即使如此,當時東部的交通不便,川上瀧彌可能不太會以採集為名特地從臺北來一趟吳全城,尤其是他前兩年才完成了令他振奮的兩次新高山採集之旅,重心可能會放在充滿未知的臺灣山地,例如他與森丑之助在此月中下旬先後前往蘭嶼、浸水營等地採集。他曾撰文介紹臺灣的寄生植物,文中特別提到臺東(指二十廳制時的臺東廳)蔗作有被列當科野菰(Aeginetia indica)寄生的問題,臺東龍膽也許是他以技師身分來此協助農場蔗作問題時所見。

林試所標本館典藏的幾份標本在4月皆含有花與果,在同一時節來到此地,植株已過盛花期,花朵漸少,許多蒴果也已開裂掉出種子,莖葉也逐漸枯萎,只能等待下一次的萌發,再來尋訪她們小巧美麗的身影。

無論如何,無比迷你的淡藍色花朵是如何吸引採集者的目光呢?

我或站或蹲地端詳著這些小草,想像著他們的相遇-即使你原本不知道他們在何處,目光卻還是會被她們所牽引,這種特殊的吸引力,或許在對自然的那份愛戀下便會自然產生吧。

後記(2022/5/21):
試著查閱臺灣日日新報的官紳動向一欄,川上瀧彌曾於明治40年(1907年)4月2日至29日之間至臺東廳調查甘蔗病害,可證明上述推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