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理石所刻成的弔魂碑,正面除了書有「弔魂碑」之外,兩側尚有「大正二年八月遭難」、「大正丸舩長梅地久兵衛外四名」刻字;背面中央刻有「昭和八年二月建之」,旁刻「中村德松」。
原本想像這是一件因機械故障或海象不佳而造成的船難,但藉著這些關鍵字在臺灣日日新報尋得的幾篇報導,卻發現完全不是如此。
弔魂碑外觀 目前立於兩層水泥基座上。 |
警察經過調查之後提出報告,抄錄漢文報導如下:
大正2年9月2日〈發動船蕃害詳報〉
太魯閣蕃人襲殺石油發動船員々事。已如所報。茲得當時被害詳報。該船基隆三沙灣十三番地山村為平之所有物。船名大正丸 是日搭載漁夫梅地久兵衛。年四十六。三木幸太郎。年三十六。藤本繁。年二十三。柴原清右衛門。年二十六。荒木與一。年三十。去十日早朝。自蘇澳北面。以其所得載往花蓮港販賣。同日上午十分。向遇骨駐在所。以手旗通信詢問駐在所有無要事。駐在所答云無也 大正丸遂進南方。据太魯閣石空倪耕地留蘇蕃丁加絲屢瓦汗所見。去大正丸八月十一日自花蓮港。來近被害陸地。有化蕃之本島人林阿江者。操竹筏誌同船々內買魚。翌十二日下午三時。同船自花蓮港而至。四竹筏圍之。內二隻先去。餘二隻隨之。大正丸之運轉。突然停止。蕃人躍入船內。殺船員三名。梟其首。船員五名之中 其一名與蕃人相撲入水。蕃人助而攻之。衆寡不敵亦斃。其一名躍入海中。旋浮上遇攀竹筏。竝為所殺。兩人屍體。拋棄海中。船隻蕃人曳往至南方約十四五町之砂地。而掠奪其金品焉。船體及三名之屍。灌以石油燒燬。計被刼金子百四十圓衣類若干 加害者類太魯閣呼福社蕃丁瓦垣錄朗家族數名云。
此報導的事件發生時間與被害者皆與弔魂碑碑文相符,並說明此船難與太魯閣原住民有關。關於地名,文中的「遇骨駐在所」即グークツ駐在所(姑姑子駐在所);「留蘇」指蘇花臨岸山區之「ルーサウ」社,現今亦有洛韶社之中譯名,與立霧溪流域之洛韶不同;「呼福」社則是「ホーホツ」社,即閣口上方之赫赫斯社。
特別一提,在報導中出現大正丸以手旗向グークツ駐在所詢問要事的敘述,倒是給我許多在過去未曾想像的畫面。在此陸上交通不便的時期,蘇花沿岸的警察、居民與海上來往的船隻之間,或許存在著有趣的關係。
這個事件僅有發生過程有較詳細描述,衝突原因則未明。被日本人歸類於「蕃害」的事件無數,這個事件也僅能激起微弱漣漪,旋即淹沒在當時衝突頻繁的東部歷史中。事發隔年,更是太魯閣原住民遭到佐久間總督發動的軍警行動所鎮壓的一年,殖民政權自此更進一步深入並影響太魯閣的一切。奇妙的是,過了二十年,這件原本不受注目的事件又在某些機緣下再次被喚起,因而有了今日的弔魂碑。
關於弔魂碑的緣由,可於昭和8年(1933年)2月數篇報導中略知梗概,抄錄漢文如下:
昭和8年2月14日〈巴魯閣岩窟 白骨五具 數立墓碑〉
研海區新城。守屋忠藏氏客年一月二十二日。於太魯閣入口巴魯閣臺駐在所附近岩窟內。發見有內地人白骨五具。內二具知係大正二年八月頃。大正丸於清水駐在所前海面。被數名蕃人襲擊之同船長梅地久兵衛。及乘船員兩氏 事聞於梅地氏之甥。現住基隆市旭町二丁目。中村德松氏。卽赴新城。承受梅地骨骸。前月再託研海支廳。願支出費用。樹立前計四人墓碑 於是同支廳斡旋達基里蕃人。提供勞力。著手興工。去九日竣工。十日於同岩窟內。由山下警務課長臨場。舉供養祭。及移住蕃之宣誓式云。
這篇報導曾在許久之前吸引我注意,但一直到發掘這座弔魂碑緣由的過程中,才又連結起這些訊息。
文中的巴魯閣臺駐在所即ハロコ臺駐在所,位在閣口上方,遺骨發現者為巡查守屋忠藏,應任職於此區駐在所。關於報導中發現白骨的岩窟位置,以及罹難者骨骸在何種狀態下移到該地,目前已不易考究。
回到最初事件發生的報導敘述,三名船員被馘首後,屍體與船體一同被焚燒,另外與原住民搏鬥以及跳海欲爬上竹筏的最後兩人,在被殺身亡之後拋入海中。推測這兩名罹難者便是船長梅地久兵衛與其中一名船員,或許屍體之後順著海流漂回岸邊,才又由於某些機緣而出現在岩窟內。
報導中的墓碑於昭和8年2月9日竣工,由梅地久兵衛之甥中村德松所議,與弔魂碑背面所載的日期與人名相符。但報導僅描述竣工時於岩窟有祭典,並未明述建碑之地,所以目前位在秀林第六公墓內的弔魂碑是否是原址,就又有許多討論空間了。
以往被日本人記載的「蕃害」,絕大多數都發生在隘勇線、腦寮、警備道路等蕃地或周邊地區,這起發生在海上的事件顯得特殊。過去總是直觀地認為在海上也許就不會有在陸路會遇到的風險,沒想到仍有原住民特地划竹筏接近海上船隻,是特地出草或是在私下交易貨物過程中發生糾紛導致悲劇,當中細節也已難以追究。
無論如何,這座弔魂碑的留存相當珍貴,也幸運地留有少許資料了解過去事件梗概,使得這片墓地又增添一筆小故事。
參考資料:
《臺灣日日新報》,1913/08/16,〈 石油發動船蕃害 全乘組員の鏖殺〉
《臺灣日日新報》,1913/08/17 ,〈蕃襲石油發動船〉
《臺灣日日新報》,1913/08/18,〈生蕃に燒れた漁船〉
《臺灣日日新報》,1913/08/31,〈發動船蕃害詳報 蕃人と引組んで海に投す〉
《臺灣日日新報》,1913/09/02,〈發動船蕃害詳報〉
《臺灣日日新報》,1933/02/13,〈ハロコ臺の遺骨の墓碑が出來上る 十日供養を行ひ蕃人に宣誓さす〉
《臺灣日日新報》,1933/02/14,〈巴魯閣岩窟 白骨五具 樹立墓碑〉
弔魂碑正面外觀。 右側刻有「大正二年八月遭難」, 左側刻有「大正丸舩長梅地久兵衛外四名」。 |
梅地久兵衛字樣 |
弔魂碑背面,「中村德松」字樣 |
弔魂碑背面,「昭和八年二月建之」字樣 |
獏老師您好。謝謝您發現歷史的痕跡。我很有興趣!
回覆刪除我國中就開始看老師的舊跡踏查,獲益良多。
刪除也非常謝謝片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