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日治時期歷史堰塞湖簡記

  2025年9月23日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壩造成光復鄉災情後,10月17日在太魯閣燕子口也形成堰塞湖阻斷中橫公路,短時間內於媒體、網路傳遞的大量訊息,使堰塞湖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度。然而堰塞湖在臺灣山區其實並不少見,農業部歷史堰塞湖案例資料記錄過1979年至今的89處堰塞湖,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規模較小,或存在時間太短的堰塞湖未被記錄。

  過去出入花蓮山區也見過大大小小的堰塞湖,看著崩土阻擋而形成的寧靜湖水,總能感受到動靜之力並存的奧妙。然而直到馬太鞍溪堰塞湖致災,才確實感受到這股力量的強大,並發現社會大眾對於這種力量相當陌生。這些力量其實都離我們不遠,只是其消長未被詳細記錄,山河變化的歷史被忽視,也遺忘了所居之地本是河水流經之處。

  以下初步整理日治時期(1895-1945年),從各類報章雜誌收集到的堰塞湖資料,試著從中摸索這座島嶼的躍動節奏。

2025年10月9日 星期四

片刻荒野

   「蛇!」

  夥伴大叫著,大家也紛紛退開。

  一條長約20公分的小蛇從泥水中鑽了出來,我下意識地直接抓住牠的尾巴末端,抓著牠走向屋旁溝渠的同時,用戴著工作手套的手抹去牠身上的泥巴,微張的頸部露出了白色斑紋,原來是一條眼鏡蛇。 

  雖然心裡一驚,但牠只是一直扭動身軀,並沒有要咬人。或許經歷過洪水的倖存者已消耗許多力氣,我看著牠消失在快被泥土填滿的溝渠後,又回到屋子開始鏟土。

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濁水映像

  「不是有接駁車嗎!?」

  可能是很少看到有人沒找貨車接駁四季林道,在菜園工作的婦人見我一人緩緩前行,如此問著。

  「一個人!不怕喔?」

  「還可以啦。」

  「要小心ㄟ!」

  「好,謝謝!」

  每句短短的話都在提醒,這次一個人走,要更加謹慎。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大山椒魚的臺灣之旅

  好幾年前在釐清臺灣產山椒魚分類時,也順便蒐集了幾篇日本大鯢(Andrias japonicus,オオサンショウウオ,大山椒魚,以下統稱日本大鯢)的資料,散見於《臺灣日日新報》與各類雜誌、舊籍。當時由於主要專注於臺灣產山椒魚的研究歷史,因此並未特別留意這些資料,直到6月前往京都大學與爬虫両棲類学研究室的團隊交流,在團隊成員各自分享他們在分子生物、親緣地理方面的研究時,我也重新整理了一些日本大鯢與臺灣之間因殖民地而產生的連結,偏向人文歷史的小故事,分享給有興趣的人。

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內本鹿23年-山的心跳

  「快點回來!」

  阿銘對著呆站在30.5K崩壁起點的我大喊。

  幾秒前,我還拿著Dahu交付給阿銘的鋤頭,準備在沙土上挖出步階,隨即有細碎如雨的落石飛下,在坡上飛濺、彈射,偶爾穿插著如子彈高速飛過的咻咻聲。

        我一瞬間被這樣的景象與聲響給迷住,停駐在內心的小空間裡觀賞奇景,而後在大家的呼喊中重返現實,顧不得摸著滿地咬人貓,趕緊重新背起裝備後退。回頭看著石塊仍斷斷續續飛落,陰沉的天空也降下雨來,有股直覺告訴自己該紮營了。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內本鹿23年-雨、雪、夢

一眨眼,便不知被什麼力量推著,走進一部電梯。

裡頭光線明亮,牆面灰黑,兩人站在裡面,但還沒仔細端詳他們的樣貌,我便馬上按下通往三樓的按鈕。

電梯關上門,緩緩上升,看著樓層數字跳動著,一、二、三....

螢幕顯示電梯抵達三樓,等了一兩秒後,門卻沒有打開,突然有種不好的預感。

果然,一陣失重感從腳底竄了上來。

三、二、一,看見樓層的數字減少著,也意識到自己正在墜落,抓緊扶手,全身肌肉緊繃著,等待觸地的一瞬間。

又一眨眼,感覺已靜止躺在一片漆黑之中。聽見遠方的Kikilim發出低沉的叫聲,才逐漸想起自己正在延平林道19K的營地,被包裹在溫暖的睡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