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彗星小記

  這陣子因關注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的動向,也想起《理蕃の友》中的一篇短訊,是臺灣原住民與彗星之間的少見紀錄,翻閱抄錄如下:

C/2023 A3(Tsuchinshan–ATLAS)
2024/10/19 觀霧

《理蕃之友》第五年(1936年)九月號

理蕃新聞 〈彗星的出現與高砂族〉(高雄)

  大正3年左右,出現彗星,之後便發生了著名的南蕃事件。潮州郡的排灣族深信彗星的出現將導致不祥事件的發生,有人開始謠傳以下情事:

  「8月8日深夜時,南方天空出現大星,徹夜持續著,此類星星大約大正3年時也曾出現過一次,之後便立刻發生了南蕃騷動,此次必然也會發生異常事件吧,例如國與國發生戰爭或大地震等。」

  於是當地展開流言取締,致力於天體異常的說明。

  短訊裡分別在大正3年(1914年)與昭和11年(1936年)出現了彗星,令人好奇他們到底是誰。

  翻閱日本天文學會的《天文月報》,藉著接近的月份與亮度,確定了族人們看見的是デラワン彗星(Comet Delavan 1913f)與ペルチヤー彗星(Comet Peltier 1936a),今日IAU命名系統則分別稱為C/1913 Y1(Delavan)與C/1936 K1(Peltier)。

  1913f最初於1913年12月,由當時在阿根廷拉普拉塔天文台(La Plata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擔任助理的Paul Tuttle Delavan所發現,預測於1914年10月26日通過近日點。根據《天文月報》的訊息,彗星於1914年5月時位於金牛座,亮度約10等,但由於接近太陽而無法觀測;6、7月時開始能於日出前觀測,8月下旬已達肉眼可見的亮度,9、10月間從獵犬座往大熊座、牧夫座方向移動,並達到最大亮度約3等。

  至於1936a,則是在1936年5月15日,由美國的業餘天文學家Leslie Copus Peltier所發現。彗星進入7月之後的亮度顯著增加,8月上旬亮度已達約3等星。10月份的《天文月報》也記下臺北的天文愛好者吉村昌久於8月7日觀察到彗星的訊息,此時《理蕃の友》也無意間保存了另一筆臺灣的彗星觀測紀錄。

  發生於大正3年(1914年)10月的南蕃事件,正好是1913f彗星達到最大亮度的時期。我們得以想像族人在發動襲擊的前夕,望見彗星與北斗七星相伴的情境,以及飄散在部落之中的詭譎氣氛。

  二十多年後,族人們對衝突的記憶依然深刻,當彗星成為戰爭、災禍的連結,必定存在著描述此種天象的詞彙,只是今日未見流傳。同時,駐在所警察們為了避免流言散佈,或許還需要用近代的天文學來解釋彗星的出現,從中隱約看見不同知識體系的衝擊。或許今日的科學仍將彗星與災禍的連結視為無稽之談,但回顧1936年之後的世界巨變,族人們應該仍相信彗星的預言是無比靈驗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