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在合歡越築路之前......

過去二三十年來,經過許多前輩們的努力,對於合歡越以及立霧溪流域的道路變遷已有許多成果,不過也一直都有新發現,尤其是在太魯閣戰役時期以及更早期偵查地形階段的路線,都還有許多尚待探尋之處。

這篇其實是去年10月來到武嶺到昆陽之間,藉著臺灣舊照片資料庫《大正貳年討蕃記念寫真帖》和《佐久間總督カラパウ討伐軍記錄寫真集》老照片,探尋相關道路遺跡後緩慢整理出的一點成果。

對於武嶺到昆陽之間,公路上方的一段明顯路徑一直存著疑問。這段路徑無論是在空照圖或衛星圖中都非常明顯,總無法確認是合歡越道路,或是因其他功能而開闢的道路。直到翻到《山徑百年》第93頁的中橫勘查時期照片,清楚顯示尚未開闢公路之前,該地區就有許多的道路痕跡了。一是路幅最寬大的合歡越,今日已成為臺九甲線公路;二是合歡越上方較小的路徑,也就是這趟欲探尋的路徑;第三是接近稜線處的路徑,可能是登山步道。

從昆陽出發,過公路從西方的稜尾開爬,不久便會遇到一「十字路口」,一條寬大腰繞路跡與稜線交叉。往西走不久便有箭竹和高山薔薇擋道,最後於一處短箭竹小稜消失路跡;往東的路徑則極為清楚,且應不時有人於此健行,得以一路順暢的走到合歡山登山口,過後因為離公路越來越近,路基漸漸崩毀導致路跡消失。這段路寬約1-2米,中途還在數處地點撿到陶瓷礙子碎片。

「十字路口」往西的路跡景色。
後來在山坡上發現一隻山羊,在離公路這麼近的地方相遇讓人驚喜。

道路途中撿到的其中一個礙子碎片。

雖然這段路徑沒有詳細地圖資料可以證明是太魯閣戰役時期的道路,所幸藉著佐久間總督カラパウ討伐軍記錄寫真集》的部分照片可佐證此推測。

在未到現地勘查之前,以為這幾張老照片是在昆陽現址附近拍的,而合歡越是用太魯閣戰役開闢的道路繼續修築而成。在昆陽前後的公路上來來回回比對卻找不到相似的山景,直到爬上昆陽西方稜線的「十字路口」,比對稜線的相對位置才確認了這就是老照片中的道路,轉稜處人伕休息的平寬處與其後的冷杉林依然在,只是箭竹高了些。

〈合歡山附近ノ道路其二〉,《佐久間總督カラパウ討伐軍記錄寫真集》
資料來源:臺灣舊照片資料庫

在「十字路口」往北拍攝,近處的冷杉林是武嶺至昆陽間森林地帶延伸至海拔最高之處

〈合歡山附近ノ道路其一〉,出自《佐久間總督カラパウ討伐軍記錄寫真集》
資料來源:臺灣舊照片資料庫

同樣在「十字路口」,往合歡東峰、武嶺方向拍攝的景色。
原以為老照片在昆陽拍攝,但事實上稜線的相對位置與山形會有些微的差別。

〈患者輸送ノ狀況 其二〉,出自《佐久間總督カラパウ討伐軍記錄寫真集》
這張照片是繼續沿道路往合歡山前行,
可以看到不遠處有一條較小路徑從下方接上,此路至今依然可見。

有了這些發現,幾乎可以確定這段路是太魯閣戰役時間所使用的道路。從舊照可以發現道路最後也差不多也在今日的武嶺越嶺,但經過合歡越以及臺14甲線的開闢,路跡已被破壞殆盡。

大致探完這段路,再轉往合歡主峰一帶探尋其他老照片的拍攝地點。在出發前就先鎖定兩處地點,分別是「合歡主峰頂」和「合歡奇岩」。

從大正二年的戰爭先期偵查行動,日人在合歡山頂舉杯慶祝,到戰爭時設立合歡山無線電信所,不難理解此地在日本人心中的特殊地位。在《大正貳年討蕃記念寫真帖》一書中,於主峰頂附近的留影不少,不過有足夠的稜線前後景資訊足以判斷拍攝地點的老照片只找到幾張,其他大多是拍攝山頂人群的單純近景或遠景,在山頂周圍地貌已被改變的狀況下,不容易尋覓原拍攝地。

〈合歡山頂より畢祿山及南湖大山を望む〉,,出自《大正貳年討蕃記念寫真帖》
最右側的人使用的不知是望遠鏡或是某種測量儀器,
在太魯閣戰役相關的影像中經常可以發現。
軍人換成遊人
               
〈合歡山頂より三角錐山方面を望む〉,,出自《大正貳年討蕃記念寫真帖》

差不多的拍攝地點,只是往右挪了一點點角度。

〈合歡山頂より畢祿山及南湖大山シルビア山大雪山等を望む〉
出自《大正貳年討蕃記念寫真帖》

對老照片同方向拍攝,
實景不如圖名所述可以看見畢祿山、南湖大山、雪山,僅有大雪山可見。


在《佐久間總督カラパウ討伐軍記錄寫真集》中,則有一系列共八張〈合歡山頂ヨリ見タルパノラマ〉的照片,為攝影師於合歡山頂面向南方開始,試著以逆時針方向拍攝360度全景展望的作品。

〈合歡山頂ヨリ見タルパノラマ其一:海拔一萬一千二百尺〉

自三角點稍南側往合歡南峰展望。

〈合歡山頂ヨリ見タルパノラマ其二〉
可見固定無線電信所塔柱的繫線。

往合歡東峰、奇萊主山方向展望

〈合歡山頂ヨリ見タルパノラマ其三〉
可見合歡山無線電通信所塔柱與營舍,合歡尖山旁的鞍部有數頂營帳。

往合歡尖山、屏風山、奇萊北峰方向展望。
原合歡山無線電通信所營舍與塔柱址已被破壞。

〈合歡山頂ヨリ見タルパノラマ其四〉
這張亦可見塔柱繫線。

往畢祿山、中央尖山方向展望。

〈合歡山頂ヨリ見タルパノラマ其五〉

往合歡北峰、雪山主峰方向展望,現今的箭竹長高許多。

〈合歡山頂ヨリ見タルパノラマ其六〉

往合歡西峰、雪山南稜、雪山西稜方向展望。

〈合歡山頂ヨリ見タルパノラマ其七〉

往合歡西稜、白姑山群方向展望。
此幅與前幅可見明顯的植被變動。

〈合歡山頂ヨリ見タルパノラマ其八〉

往清靜農場、守城大山方向展望。

此系列老照片拍攝時可能是正午時分,山景的明暗對比不明顯,天氣非常好,也許是搭上了梅雨季剛結束,太平洋高壓開始籠罩的時期。除了植被變化相當耐人尋味,原也想在看看合歡山無線電信所的塔柱與營舍是否還有殘跡,可惜山頂周圍經過戰後數次大興土木後已難以辨識。

〈合歡山無線電信所:海拔一萬一千二百尺〉

山頂附近的地貌已被改變,難尋舊跡。

除了山頂附近,「合歡奇岩」則是另一處攝影師相繼取景的地點。這處岩稜恰好在通往合歡主峰的步道旁,車道周邊也可發現箭竹叢中有些路跡,但不敢確定是否是戰爭時期的舊路。而這樣的取景多少給了我們一些線索,了解臺灣的群山、岩石、瀑布等山景,對當時的攝影師而言是一種值得留影的對象帶有遊覽異國意味,這類寫真在太魯閣戰役相關寫真帖中屢見不鮮。

〈合歡山頂の奇岩〉,出自《大正貳年討蕃記念寫真帖》
攝於大正2年9月的偵查行動,此次尚有另一顆被拍攝的「奇岩」位於卡利亞諾敏,可參考之前的文章

周圍的玉山圓柏經過104年的生長又大了些。

〈合歡山頂の岩相〉,出自《大正貳年討蕃記念寫真帖》
同地岩稜,只是退後幾步將合歡東峰一同攝入。

 2016.10面貌

〈合歡山頂ノ石楠木ト岩相〉,出自《佐久間總督カラパウ討伐軍記錄寫真集
同批照片也拍攝了許多石楠木,即玉山杜鵑
這些樹石對當時的攝影師來說可能是相當新奇的景觀。

 岩石有些許風化,形狀改變,車道開闢也改變了部分景觀。

走完這趟,確認了合歡山主峰南側部分的太魯閣戰爭時期道路遺跡,但越過武嶺後的道路還尚待探尋,而且如「合歡奇岩」的北側也有一條腰繞路通往武嶺,以及車道附近的路跡、稜線上疑似的登山路徑,都還有許多想像空間。

仔細想想,這段過了100多年的道路,保存的狀態與中低海拔的合歡越相比其實好很多。看到不同時期的道路在此留下清楚紋理,便足以說上好長一段故事了,日後在經過此地也許都會停下來看看這些路吧。

〈合歡越道路:標高一萬尺以上を走る十餘里の坦道〉,出自《臺灣蕃界展望》
可以清晰地看到合歡越道路,但戰爭時期的道路仍模糊難辨。

在昆陽停車場的北側拍攝 2016.8.17

8 則留言:

  1. 剛好路過,對古道跟古戰場遺跡有點興趣,看到您的文章就忍不住一篇一篇看了下去。

    您提到舊照片中有使用類似望遠鏡的儀器,有兩個筒狀向上伸出,我猜測那是軍用的光學測距儀,在當時的砲術和觀測上應該是相當重要的設備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您!
      其實我後來也在尋找一些軍隊器材的資料,發現那儀器叫砲隊鏡,正是用於測距測高的裝備。

      刪除
  2. 作者真是令人佩服,感謝您提供不同時代的照片對比,
    內心好有感觸
    當初在走合歡山的時候怎麼都沒有這些想法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回響,知道有人也注意到這些角落,讓人感到相當欣慰。
      也祝福你在下一次的合歡山行有更多新的體會。

      刪除
  3. 您好,最近看了您的文章,想到之前在登深堀山(奇萊南峰南方1公里的山頭)時,發現在其山腰上有一明顯路跡(約半公尺至1公尺寬),且有人工開鑿的影子,後來有比對太魯閣戰役(1914年)軍隊進襲路線與路線吻合,猜想這應該也是當時使用的道路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呀,我在空照圖也有注意到您説的路線。
      推測就是太魯閣戰役之中,鈴木聯隊的行進路線,也期待後續的探尋結果。

      刪除
  4. 現在的現行公路應該是台14甲線,而不是台9甲
    台9甲是烏來桶後越嶺那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