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在臺灣度夏的黃眉柳鶯

疫情下的高山,回到了十多年來少見的寂靜狀態。這種寂靜並非全然無聲,而是少了登山者的喧囂,大地回到一種從前想像中的「荒野」狀態。平時對人類避而遠之的動物們,在白天放下戒心覓食於步道邊,植物也迅速地拓展領域,一株株新芽從原本被踩踏得硬實無比的步道上探出頭來,四處展現著欣欣向榮的生命力。

梅雨季尚未結束時,西風仍持續帶來高空的水氣,上午八點不到,南湖大山已淹沒在雲霧之中。行至審馬陣山附近,鳥兒們把握著對流雲尚未壯大的空檔,在混著霧氣的陽光下活動,不遠處的冷杉林傳來一段熟悉又令人驚喜的鳥鳴,這是第二次在南湖山區的夏季聽到黃眉柳鶯(Phylloscopus inornatus)的鳴唱了。

黃眉柳鶯不算是稀奇古怪的鳥種,但在這幾年來的臺灣高山上,卻總是最吸引我的鳥影之一。第一次注意到牠,是在2015年7月,從雪山圈谷進入黑森林時,聽到一種特殊叫聲,規律且持續地從冷杉樹梢傳來。那時以為有鶺鴒科鳥類待在雪山圈谷,雖然只是停留一會兒聽了幾秒,但那段特別的鳥鳴卻一直留在心底。

回到山下不知過了多久,才在國家公園學報看見林惠珊等人所發表的〈黃眉柳鶯(Phylloscopus inornatus)在台灣夏季於高海拔地區的首次發現紀錄〉,敘述研究團隊在雪管處委託研究案的過程中,於2011年6至8月在雪山山區海拔3500m至3600m地區發現黃眉柳鶯的經過。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當時在黑森林聽到的叫聲是黃眉柳鶯的鳴唱。

往後數年,仍陸續有幾次與牠們相遇的紀錄:
2019年7月 南湖山屋、木杆鞍部
2020年7月 雪山圈谷、翠池
2021年6月 審馬陣山、南湖北山

這些年來的夏季觀察紀錄顯示牠們的出現並非偶然,這些從秋冬來到臺灣的候鳥,在不明原因下未返回繁殖地,而在臺灣高山上度過夏天,也在本能驅使下奮力鳴唱,只是不知道是否會在臺灣繁殖,入冬後的行蹤也是謎團。臺灣高山的冷杉、圓柏植被與牠們繁殖地的森林組成大不相同,但至少今年這次在南湖山區,可以同時聽到兩隻黃眉柳鶯的鳴唱。

除了繫放之外,我從未在野外確認過黃眉柳鶯的身影,畢竟柳鶯們身材嬌小,外型也常讓人一頭霧水,只能靠鳴聲來掌握牠們的蹤跡。每年夏日的高山行,也期待聽見牠們在森林裡歌唱,偶爾想像著牠們未來成了這座島嶼的新住民,繁衍著下一代,假以時日累積了足夠變異後,成了一個新鳥種。但這個故事要發生,或許得是好幾萬年之後的事了,在那之前,只希望我們能好好保留孕育生命的空間與環境給牠們,讓自然繼續展示著無窮的奧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