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

鄉音

回鄉過年,大概從小年夜開始,便不時在早晚響起炮聲。小時候覺得這些隨著硝煙味飄來的聲音,像是一種團聚的訊號,讓鄉下充滿濃厚的過節氣氛。但不知從何時開始,對炮聲反而感到敏感,過年成了需要忍耐渡過的時刻,即使到了雲林最東端的草嶺山區走走,依然逃不過炮聲追擊。

或許還留著前陣子在內本鹿的作息,清晨4點便自動醒來。這是一天中難得的時刻,狗兒能夠安心漫步鄉間小路,我也得以感受一絲山上的溫度和平靜。

然而,元長的夜晚是一點蟲鳴也聽不見的安靜。也許正值萬物蟄伏之時,但這裡的自然生態被農藥、汙水消耗得相當單調亦是事實,家鄉雖是知名的小辮鴴渡冬地,看似生態亮點,但也有充滿垃圾的黑暗角落,紅冠水雞與成群的高蹺鴴在髒臭的大排裡覓食,有一日則在路旁發現的一隻完好的黑翅鳶屍體,猜想牠是否因累積過量的毒素而死。記得有一年叔叔回鄉,在散步時看見一條鱧魚就驚喜萬分,因為這早已不是小時後常去釣青蛙、摸蛤仔的清澈溝渠,而是養殖場排放廢水,家戶丟棄垃圾的臭水溝了。

與花蓮相比,這裡或許因為地形與植被相對單調,鳥類也少了些,但夜空中的高蹺鴴叫聲卻讓人念念不忘。

仔細回想,我小時候對這聲響一點印象也沒有,直到幾年前才開始注意。由於過年期間媽媽為了燒煮年菜總是早起,推開舊家木門時的聲響,就像鬧鐘般將我喚醒。來到稻埕看看天空,有時滿天星斗,有時低雲滿布,但總是出其不意地傳來高蹺鴴「Ki~Ki~Ki~Ki~」的飛行叫聲。聽了好幾天,還發現牠們都準時在日出前一至二小時之中飛越上空,不知不覺成了每年回鄉期待的聲音。

在這之前還有另一種令人懷念的聲音,印象中是在二十多年前的某一天,走在小路,聽著田裡此起彼落的「滴滴~滴滴~」鳴叫聲。那時或許是春末夏初,一陣陣濕熱的南風吹來,掀起波波稻浪,譜出極美的鄉音與風景,好幾年之後才知道那是棕扇尾鶯的叫聲。

自從大學後,回雲林的時間變少,每次回鄉都看到一點點改變,久而久之也累積許多失落感。鐵道不再有運甘蔗的列車通過,長在旁邊的破布子在某一天被鋸倒,原本有許多川蜷的溝渠也逐漸乾涸;田地裡新長出來的是龐大的肉品工廠,就連鴨寮也改造為外籍移工的宿舍。只有炮聲依舊年復一年響起,但已不是期待的聲音,或許是與這裡的土地相處的時間越來越短,連結也越來越少。

初二清晨依舊寒冷,將近5點時靜靜等待,高蹺鴴的叫聲又準時響起,清亮的叫聲猶如一道清泉,為這片枯竭荒野帶來短暫的綠意。

鳥群融入星空之中不得見,只能聽著往遠方移動的聲響,除了想像牠們在空中俯瞰村落的樣貌,也好奇牠們為何總是在這段時間飛行、鳴叫?又要飛往哪裡?而在沒有曙光、月光作為時間的參考點時,又是如何準時啟程飛行呢?

我依然想不起小時候聽過這樣的聲音,或許牠們早在我出生前就年年往返此地,直到現在才在心底留了一片田野給牠們。

1 則留言: